什麼樣的蟲子能做口紅和珠寶?蛾子竟然還能長成“鬼臉”模樣?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隻昆蟲是什麼樣的體驗?在劉曄的短視頻和經歷裡,你可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40歲的劉曄是一位昆蟲學家。他主要從事中國步甲科昆蟲研究,深入昆蟲學科18年,共發現19種新物種,其中4種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調查昆蟲資源,曾前往全國70%省區的山區,獨立發現中國新種昆蟲15種。


諸多頭銜匯聚於劉曄的身上,他是國家動物博物館昆蟲展區策劃人,北大附中、北理工課外指導老師,科學家園網站特邀專家,以及中國昆蟲愛好者論壇版主等等。他致力於向更多人科普昆蟲,曾將自己珍藏的上千種標本、上萬個化石拿出來做了個博物館,免費向大家開放。


他還開了抖音號“昆蟲學liuye”,時常展示奇異的昆蟲,科普昆蟲學知識,目前已擁有4.6萬粉絲,獲得83.5萬點贊。在他已發表的147個作品裡,有的現場敲打化石結果發現志留紀三葉蟲泥結核,有在黃山科考偶遇兩隻狹路相逢繼而開戰的獨角仙,還有找到了偽裝得與樹幹幾乎一體的地衣毛蟲……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通過他的科普,不少孩子對昆蟲知識萌生了深厚的興趣,有學生後來已進入相關學科深造。“昆蟲學是個很有意思的領域,期待更多人加入”,劉曄這樣說。

劉曄部分視頻截圖

在雨林、沙漠、原始森林裡拍下視頻


成為昆蟲學家的想法,萌生於劉曄小學時的一次春遊。


劉曄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大自然,他的父母也偏愛小動物,家裡養過貓、狗、烏龜。小學時,自然老師帶班裡的學生去無錫某公園春遊,老師抓了菜粉蝶近距離地拿給孩子們看,還講到其可以用於研究,做成標本。他覺得眼界大開,決心深入昆蟲的世界。


轉眼來到高中畢業,他在家人的建議下,報考了當時“好找工作”“學生火爆”的計算機專業。但因一直對昆蟲念念不忘,最終遵從了內心的興趣,自學昆蟲相關的教材,考研時換了專業,此後一頭紮了進去。


劉曄評價自己發散性思維強,喜歡新鮮事物,而昆蟲種類眾多層出不窮,有的模樣千奇百怪,有的行為各式各樣,比如螞蟻搬家時需要用腦袋上的觸角互相碰撞來輸送信號,這些奇妙的表現,源源不斷地勾起了劉曄的好奇心。


在深入研究昆蟲的日子裡,他發現昆蟲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一些昆蟲可以幫自然界中的植物傳粉。昆蟲研究是農業、林業等學科進行基礎科研的重中之重,每年,國家投入不小數額在病蟲害的防治上。此外,昆蟲的能量轉化率高,可食用的昆蟲還能幫人類增長蛋白質。


劉曄和動物

後來,劉曄成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昆蟲研究專家。在中科院工作期間,一年裡的一半時間,他埋頭撰寫論文,另一半時間,則沉浸在野外科考中。


他去過中國的大部分保護區,疫情前出國的機會多,他也常去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非洲的肯尼亞、納米比亞,南美洲的秘魯等,在雨林、沙漠、原始森林裡留下足跡。國外形態奇異的蟲子多數人沒見過,他於是隨手拍下視頻。


2019年2月,他在抖音上更新了第一條視頻。他的視頻內容大多簡潔,一段昆蟲的精彩瞬間,加上應景的背景音樂,但這些奇妙的內容給了網友參與討論的動力。


那條“大家來找茬”的視頻,聚焦一隻武裝得與樹幹上的苔蘚顏色一致的葉尾壁虎,就連身體的紋路也和背景完全一致,網友們在評論區紛紛留言,“偽裝大師”“這都被你發現了”“感覺我可能要去看眼科了”……


劉曄該條壁虎視頻

4種昆蟲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他的抖音裡,很多視頻是在夜間拍攝的。這是因為他研究的步甲蟲種類,愛在地上走路,主要在晚上出現,而且總是在靠近水邊的位置。


劉曄也早已習慣在夜間出行,他習慣了傍晚出發,在野外一直待到凌晨一兩點鐘。採集昆蟲的順利程度與該昆蟲種類的密度緊密相關。有時,他晚上能採到幾千只,但碰上密度低的情況,一晚上也只能收穫兩三隻,人還要不停地圍著目的地轉悠。


截至目前,一共四種昆蟲以劉曄的名字命名,它們分別是“劉曄深山鍬甲”“劉曄食蝸步甲”“劉曄糙蟻甲”“劉曄斑神蠟蟬”。


他記憶最深刻的是“劉曄深山鍬甲”,那是第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步甲蟲。彼時,他獨自一人在貴州梵淨山科考,夜晚行走在森林裡,他看到遠處的農家院亮著昏黃的小燈,那個原始的鎢絲燈泡附近圍著不少蟲子,他趕緊拿網抄,結果捕獲了幾隻大甲蟲。


後來,他把這些甲蟲帶回去給同事研究,對方發現這個蟲子屬於新種,為表示感謝,用劉曄的名字來命名。雖然名字全稱一共六個字,但很多人習慣性地進行簡稱。召開昆蟲學術會議時,劉曄聽到一些昆蟲學家聚一起聊天,“今年你抓了幾個劉曄?”“我抓了個母的劉曄”“這個劉曄被鳥吃了屁股”……他覺得哭笑不得。


但更多的感覺還是興奮。那一年,他30歲出頭,有關該種昆蟲的文章發表後,他把“劉曄深山鍬甲”的照片打印出來掛在胸牌上,有強烈的成就感。


昆蟲的命名背後還藏著許多故事。他曾將一種印度甲蟲命名為“達摩青步甲”,因為該甲蟲長得威武,又在中國研究,像印度的達摩祖師;越南青步甲的名字,來源於其外形靚麗,和越南女性服裝奧黛類似;而在海南碰到的新種甲蟲,他就用當地少數民族黎族元素起名——“黎族青步甲”。


事實上,做昆蟲研究並非易事,需要深入的知識儲備,也需要較長的週期。在野外捉到蟲子後,劉曄往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用動物地理學、分類學等專業知識縮小該昆蟲的範圍,再和已知物種比對,逐一排除,能發現新物種屬於小概率事件。他曾為了界定一隻甲蟲,比對了200多個種類。而從找到蟲子到文章發表,通常需要一兩年時間。


有人認為,昆蟲學是門小眾學科,劉曄持相反意見。在他看來,恰恰是因為昆蟲常見,反正令大家感到稀鬆平常,有時興味索然。“昆蟲可以說是人們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類群之一,但很多時候,人們對昆蟲的恐懼來源於不確定性——不瞭解它們是否存在危險,屬於最熟悉的陌生人。”


於是,解開這些誤解,成了劉曄做科普的一條重要出發點。


劉曄為小朋友科普昆蟲

短視頻時代,自然科普傳播速度更快了


步甲蟲身上有許多頗有趣的現象。比如,中國南方的麗叩甲力氣很大。它被抓起來以後,就會咣咣咣地磕頭,其實,它是用磕頭的方式幫自己逃跑。


有的步甲蟲會“放屁”,在受到威脅和刺激時,會放射高溫氣體或液體,尾部冒白煙,把敵人燙跑。如果弄到手上,皮膚還會被染成黑色,這是因為“屁”裡的化學物質跟皮膚的蛋白質發生了反應。


寶石步甲體長在兩釐米到五釐米之間,是一種地面爬行甲蟲,外殼鮮豔,翅膀帶有金屬光澤,不同個體顏色還會呈現不同色澤。早在100多年前,歐洲人就把它收藏起來做成珠寶。天然礦物類的珠寶是單色,但寶石布甲還擁有過渡色。


為了觀察記錄,劉曄家裡還養了一些昆蟲:麵包蟲、兩三種螳螂,還有口紅的原料之一的胭脂蟲。後者生長在墨西哥中美洲及非洲等熱帶地區的仙人掌上,因為專吸仙人掌汁液,體液也是血紅色的,人們就把它曬乾磨成粉末,提取出紅色素製作口紅,對人體沒有危害。


提起昆蟲的故事,劉曄總是滔滔不絕。他有多年的科普經驗,還在全國各地蒐羅了諸多的收藏品,後來,外形相對奇特的昆蟲、幾千個化石,以及上萬個琥珀佈置起來,配上相關說明,成立了一家博物館,讓更多小朋友來參觀。


短視頻已經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載體。在他看來,短視頻時代,自然科普的傳播速度變快了。一條視頻如果受歡迎,能達到幾百萬的播放量,科普內容也變得直觀起來,給人的衝擊更強,容易留下更深刻的記憶。早些年,人們需要找到電腦登入論壇才能獲得部分信息,如今人手一部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昆蟲知識,突破了年齡圈層、學歷水平的侷限。


他記得那些與他互動的網友,不少人看過他的視頻,會詢問該昆蟲的種類,更近一步的則探究起昆蟲的具體行為。因為他的視頻,有人自己去查了資料找他討論,還有網友看到陌生蟲子就@他來解答疑問。


他也發現,如今喜歡昆蟲的孩子比原來多了很多,這些昆蟲愛好者們查閱資料的能力強,小小年紀就能說出許多專業術語。他給孩子們做測試題,一些小朋友甚至比研究生的水平還高。也有不少學生在線下聽過他的科普,日常的空閒裡就在線上追他的視頻。


“昆蟲學實在是適合科普的學科”,劉曄說。甲蟲種類是地球上其他動物種類的總和,而“甲蟲這門課,上100節都不嫌多”。


劉曄帶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和昆蟲

作者:李娜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