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廣西,作為我國的華南地區的門戶之一,想必很多人都是印象深刻。但其實,在這裡生態環境也是十分地好!整個廣西地區由於處於我國地形第二階梯分界線雲貴高原的東南邊緣,因此地勢從西北到東南呈現傾斜狀的遞減,這也造就了在廣西不僅有山區的山地、丘陵也有平原、水面等類型。其中尤其是水資源尤其豐富,擁有珠江、長江、紅河以及濱海四大水系,地理優勢全國獨有。

秘境廣西:“人民幣”上的風景——生態資源究竟有多好?
從現有資源情況來看,在廣西主要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及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優勢之下水資源總量早已超了2000億立方米,生物資源陸棲脊椎野生動物1149種,佔據了全國總數的43%,近乎一半。在野生植物方面,更是高達8562種,在全國位居第3。

林業資源方面,廣西本就是林業大省,素來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截至2019年底的數據來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042億元,躍居全國第2位;木材產量超過3500萬立方米,以佔全國5%的林地生產出了佔全國40%以上的木材,穩居全國第1位。而其森林資源方面,更是高達62.45%,多年穩居全國前三。目前更是全面建立起了五級林長體系,森林覆蓋率預計到2025年能達到62.6%。

所以在這樣的好環境下,廣西的野生動植物一直以來都是非常豐富、種群十分龐大的。這裡就連植被生態質量正常偏好區域都超過95%,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都要高出20%以上。這樣好的環境,加之越來越升級的保護力度,廣西進入2021年來也是頻頻傳來好消息。比如:木論保護區增添的物種新紀錄“熱帶鳥”——長尾闊嘴鳥。

廣西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罕見“神龍見首不見尾”白尾雙足蜥。

甚至曾被宣佈滅絕的東黑冠長臂猿,也在廣西被發現蹤跡等等,這些都說明廣西地區確實生態太好了。這不,廣西又迎來了生態界的好消息,那就是經過野生動物攝影師黃嵩歷時兩個月60天的蹲守,稀有物種冠斑犀鳥在喀斯特崖壁上的繁育全過程被記錄到了,這究竟有何意義?不過在瞭解之前,還是和魔方一起先了解一下這究竟是何物物種。

廣西驚現瀕危冠斑犀鳥!繁育全程被拍下,有何特點?
此次冠斑犀鳥罕見出現在廣西,並且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其繁育的全過程被記錄下確實十分難得。攝影師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這是住在喀斯特崖壁上的一家四口,整個繁育期間都是由雄鳥把覓到的食物從嗉囊嘔出來投餵給洞內的妻兒,妻子在洞中會用自己的排洩物混著種子、腐木等堆在洞口,而雄鳥在外面用溼土、果實殘渣等封閉樹洞,只留下一條投食的裂縫。

一直到繁育完成,離巢時間到了,雌鳥才將洞口的封泥慢慢啄掉,然後再次恢復“自由身”。而犀鳥寶寶則在雌鳥離開後不久便迫不及待往外擠,然後飛向遼闊的天空。據介紹,第二隻犀鳥寶寶比較膽小,一直在洞口猶豫了4個小時之後才正式開啟第一次飛行。

也正如照片中,冠斑犀鳥其實體型算是比較大了,大概長度在80釐米左右。全身顏色主要是黑色、白色以及蠟黃色。頭部上方有明顯的盔突並且伴隨有顯著的黑色斑點,也正因此,也就有了冠斑犀鳥這個學名。專家表示,冠斑犀鳥其實屬於熱帶鳥類,全球總共有54種犀鳥,而冠斑犀鳥則是我國僅有的5種犀鳥之一,目前已經從二級保護升級為一級保護力度。

為何說殺一隻等於滅全家?
那麼為何要這麼說呢?其實這還是一個十分浪漫的故事!冠斑犀鳥還有一個暱稱,名為“愛情鳥”。當在繁育下一代的時候,雄鳥會飛到很遠覓食,並且將食物帶回去給妻兒。一天最少都要來回十多次,但是絲毫不會厭煩選擇自己離開,拋下妻兒。並且經科學家們研究,還發現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感動事蹟。

那就是,冠斑犀鳥一堆成鳥中如果有一隻死去了,那麼另外一隻絕對不會再另尋新歡,而是在憂傷中絕食而亡。也正是這個原因,對於它們來說,獵殺一隻就相當於是毀滅了一個家庭。這種終身“一夫一妻制”的冠斑犀鳥,因此也被稱呼為“愛情鳥”。不過這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目前來說冠斑犀鳥的雌雄比例嚴重失衡,加之這一忠誠的伴侶觀,其種群數量一直處於持續下降中。

冠斑犀鳥叼著竹節蟲飛往巢洞餵養妻兒
冠斑犀鳥“價值連城”,為何會瀕危?
冠斑犀鳥的罕見出現確實十分難得,它們的食物主要是野生植物的果實以及種子,乃至地上的蝸牛、蠕蟲、昆蟲等都能吃。它們被稱為“森林農夫”,不僅將其他動物吃不了的又大又硬的果實和種子吃掉並消化,而且還把種子傳播得非常遠,促進很多珍稀樹種的傳宗接代,是熱帶以及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的關鍵物種。其為生物多樣性做出的貢獻來講,完全可以用價值連城來形容!

不過其生存處境卻十分堪憂,冠斑犀鳥此前在廣西的統計中已不足100只!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冠斑犀鳥這一物種其實在整個廣西的西南部是十分常見的鳥類。但是由於棲息地的不斷蠶食,冠斑犀鳥已經演化成了如今的樣子。儘管在廣西還生存有,其數量已經少到十分可憐。或許也正因此,瞭解這一物種的繁育過程,促進種群恢復,也就顯得更加緊迫、重要了!

總結
不管怎麼說,廣西能創全國首例地把冠斑犀鳥這一珍稀物種的繁育過程記錄下來確實十分牛了。當然,也為攝影師的60天不間斷守候的毅力點贊。冠斑犀鳥是廣西唯一一種僅有的犀鳥種類,如今生態在變好,人類也在主動退還曾經侵佔的棲息地,相信冠斑犀鳥在不斷升級的保護措施下未來能爭取到種群恢復。

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或許我們確實是生物圈的頂級生物,但“能力”越大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應該越大。在物種迴歸的同時,在回顧以前我們對環境傷害的同時,再反觀如今取得的成就,真的應該想明白:生物圈確實是一個圈,人類做了什麼最後都會反饋到人類自身。我們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我們也應該勇於承擔起應擔的責任,拒絕傷害!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