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擁有著廣袤的國土以及豐富的生物資源。在我國的東北地區,這裡在歷史上由於植被覆蓋率超高,生活著數不勝數的動物和植物,長久以來形成了這裡沃野千里、礦產資源異常豐富的特徵。
由於我國的東北地區緯度較高,平均氣溫偏低,因此長期在這裡生存的生物,與我國其他地區有著一定的差別。像東北虎、東北豹、東北棕熊、野豬、雪兔、馬鹿、梅花鹿、紫貂、狍子、野雞等各種特有動物數百之種,另外還有各種珍稀的野生植物1000多種,特別是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等區域,更是我國高緯度地區生物資源比較豐富、不可多得的野生生物的天堂。

長時間以來,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民間,就流傳著“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諺語,主要用來形容這裡的野生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已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高度融為一體。拿野雞來說,“飛到飯鍋裡”這樣的形容很顯然是太誇張了,但是當我們腦海中出現這樣的畫面時,無疑會被當時人們在東北地區開疆闢土、大力發展生產的奮鬥精神所感染。

野雞的學名叫做雉雞,體型要比家雞總體略小,但它們的尾巴卻非常長,而且雄性野雞的羽毛顏色非常華麗,不過雌性個體身體顏色就黯淡了很多,基本也沒有長長的尾巴。目前全球野雞的種類共有31種,在我國分佈的有幾種,有著共同的特徵,那就是頸部羽毛上都有一條白色的環。

野雞的棲息區域總體看還是比較廣的,像草地、灌木叢、森林、低山丘陵、農田邊緣等地帶,都有可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的食性屬於雜食,在食物量較為充足的夏季,主要以各種昆蟲、小型無脊椎動物、植物的嫩芽、漿果等為食。在食物量較為短缺的冬季,主要以植物的莖杆、草根、果實、種子以及糧食作物為食。

野雞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適應能力很強,無論是零下三十多度的極寒天氣,還是零上三十多度的酷暑天氣,它們都能夠承受,而且還基本上不會對日常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在上世紀70、80年代,由於人類的瘋狂捕殺,以及人類對自然生態的破壞,我國自然界中的野雞數量大為減少,在東北等某些地區甚至消失不見。為了挽救野雞,我國於2000年將在我國領土內分佈的所有野雞亞種,全部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對它們實施嚴格的保護。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高。以前還有人們私自違法下套捕殺野雞的情況發生,後來在相關部門嚴厲打擊、相關責任人員受到嚴厲懲處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對野生生物特別是珍稀、受保護生物實施嚴格保護的重要性,慢慢形成了一種自覺意識,即使是在野外發現了野雞等野生動物,第一反應是離而遠之,而不是去想如何去捕殺它們。

現如今,我國東北地區的野雞種群數量得到了明顯恢復,甚至在很些地區,出現了數量集中爆發的情況,棲息地的食物來源已經不能滿足它們的需要,於是它們集結成群紛紛下山,所到農田、菜地之處,往往都被糟蹋得不成樣子,可當地的人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去制止,畢竟它們擁有“三有動物”這個名號加持。

和野雞的情況類似,我國很多地區野豬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嚴重干擾和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為了減少人豬衝突,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些地區頒佈實施了“殺豬令”,規定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鼓勵專業的、有資質的狩獵隊伍參與捕殺。

我想,在東北野雞越來越氾濫的區域,或許過不了多久,也會陸續出臺一些“殺雞令”的措施,從而在總體仍然受保護的條件下,對局部區域進行數量上的調節和控制,這樣既有利於保障人類的正常生產生活,同時也對野雞種群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頭條創作挑戰賽#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